close

undefined 

從上個月起,菲仕蘭地方報紙(Friesch Dagblad)就報導說,年底前將有至少600位難民會移入菲省各地村鎮。因為當局不想將過多的難民集中在一個動輒上千人的庇護中心,計劃將荷蘭配額到的難民分散到各地(村)較小的暫時庇護所,之後再移動到在準備整建中的收容所。因此,上個月,我們的市政廳就發了兩封信告知居民此事,並開始招募志工或物資,讓居民有心理準備。

上週,收到第三封市政廳的信,說我住的村子,這週將有150位難民住進社區活動中心改建的臨時庇護所(Opvang vluchtelingen)。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恐攻事件的影響,連日來新聞的大幅報導,或多或少讓人心猶疑,就算我們這個偏鄉小村,也能感受到不安在大家聊天的話題中漫開,這封市政廳的通知信,比前兩封更詳細地列出收容難民的計劃,還有許多Q&A,顯示安定人心的企圖。

undefined 

上面列了許多居民會問的問題:難民為什麼會來這個村子接受暫時庇護(為什麼要來這個村子)?市政廳的處理時程和計劃?有多少難民會來?停留多久?難民能自由出入庇護所嗎?他們從哪裡來?如何處理安全情況?居民如有意願如何幫助難民?居民有問題如何連絡相關單位? 24小時緊急連絡電話。總之,就是讓當地居民安心。其中有個點蠻碰觸到我的,信上說,難民跟我們一樣享有人身自由,他們能在路上行走、能到超市購物、孩子能到遊樂場遊戲、能到公園散步、也能到教會,他們是陌生人,而這些陌生人需要關心和溫暖。最好的安全處置不是懷疑,而是關心。

為什麼這段句子會碰觸到我?記得剛搬到這裡時,我走在路上,就能感受路人對我多看一眼(或好多眼),當我在超市購物時,對著商品說明有看沒有懂,想問人,害羞又尷尬。我至少是能說英語的荷蘭媳婦,不算完全的陌生人,還會有這種感覺,徨論是迫於無奈來此的難民了。因此,村子裡會說阿拉伯語的居民,今天都到活動中心集合,接受安排,志願擔任翻譯的工作,因為志工踴躍,帶著孩子的人,甚至能隨時有口譯的志工培。我今天將整理出來的不用了的被套毯子拿到社區活動中心捐出來,盡一分心意。

仇恨不能打敗仇恨,只有愛可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何賽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